当前位置:主页 > 历史趣闻 > 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(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)

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(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)

时间:2022-12-11 03:15:17 作者:呼芳苓

摘要:传国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,由和氏璧雕成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,秦始皇将其琢为传国玉玺,命李斯丞相在和氏璧上写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虫鸟篆字,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。秦二世死后,由子婴把传世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,授之为“汉传国玉玺”。王莽篡权后,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,皇太后怒,把国玺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个角,王莽让人用黄金镶补,尽管手艺精巧,但宝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。

传国玉玺,是皇帝的印玺。其方圆四寸,上纽交五龙,正面刻有"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"八篆字,以作为"皇权天授、正统合法"之信物。

公元前689年,有楚国人卞和在荆山(今湖北南漳县)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之上,依"凤凰不落无宝之地"之说,他认定此山上定有宝物,于是上山仔细寻找,皇天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。

之后卞和就将此玉璞前后献给了楚厉王和楚武王,然而两人见到玉璞后,皆认为此璞就是一块石头,毫无价值,认为卞和欺君,就分别砍断卞和左右两腿。

等到楚文王即位,卞和怀揣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,以致满眼溢血。楚文王听说后,觉得很是奇怪,就派人问他:"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,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?"卞和感叹道:"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,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,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,是非颠倒而痛心啊!"听到如此,楚文王直接命人剖璞,结果里面竟是一块无瑕的美玉。

楚文王惊喜万分,为奖励卞和的忠诚,美玉被命名为"和氏之璧",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。

四百多年后,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,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。昭阳率宾客游览赤山时,拿出玉璧供人观赏,不料众人散去后,和氏璧不翼而飞。

又过了50余年,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闲逛之时,发现了一块美玉,便用五百金购买了此玉。经过玉工的鉴别,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。

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,遂据为己有。

秦昭王获悉此事后,致信赵王说,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。赵王慑于秦国威力,就派出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。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,设计取回玉璧,送回赵国。

公元前228年,秦国出兵,灭了赵国,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手中,可是不幸的是,和氏璧从此就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不见了。

之后有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,称之为“天子玺”。

可据宋代《册府元龟》和《明史·舆服志·皇帝宝玺》记载,秦始皇手中的传国玉玺,采用的是蓝田白 玉,由玉工孙寿雕 琢而成,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“受命于天,”既寿永昌”八字。

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玺,皇帝是上天的子嗣,故称天子。皇帝,九五之尊,是万民之主,得上天眷顾,代上天行事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位。

传国玉玺是我国华夏民族承载权威、荣耀的最佳载体,是立国重器。 得之则象征其"受命于天",失之则表现其" 气数已尽 "。

“传国玉玺”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,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完全秉承了其传承精神和尊贵品质。传国玉玺历经数代王朝,传承悠久,,汇聚了帝王之霸气,中华之神气,凝聚着丰厚的中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蕴涵。

故而传国玉玺是无价之宝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当前作者热点